学校参加《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会议》
以《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城市 ——广播电视大学的使命、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会议》20日在天津电大举行,普通高校和中国远程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及中央电大、天津电大、大连电大、广州电大、青岛电大、沈阳电大校领导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远程教育专家浙江大学陈德人教授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远程教育在中国和全世界的快速发展,天津电大校长冯雪飞作了主题报告,介绍了天津电大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进行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经验,中央电大严冰副校长从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广播电视大学在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使命、机遇和挑战,我校刘西平副校长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
刘西平副校长在发言中讲到,学习型社会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升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社会”这一新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提出的。他于1968年出版了名为《学习型社会》的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未来社会应该是所有成年男女以学习成长和人格构建为目的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必然的关联,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为广播电视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广播电视大学将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变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教育系统,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
广播电视大学始终走在先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前列,是世界上主动利用、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大规模教育教学并且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学校。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质上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社会建设工作,而电大办学方向始终是面向基层的。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今天,广播电视大学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和教育形态以及体制机制要主动而及时地转变。
广播电视大学从2005年国家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式运行以来,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已经开始实现八个方面的革命性的变化:广播电视大学的学校功能定位变为高等教育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并存;发展模式变为办学和服务并存;教育形态变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并存;教育体系变为 “系统”和 “体系”并存;体制机制变为教育行政主导和市场企业主导并存;教育目标变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化并存;教育使命变为在空间上推动全民学习和在时间上推动终身学习并存;教育对象主体变为职业人教育和社会人教育并存。
要研究需求与资源的关系,就需求与资源的关系来说,应该是基于需求的教育,先有学习需求,有学习需求的研究,后提供有针对性的适应学习者的教学资源。要研究“超市”与“门市”的关系,远程教育中的资源既要有广泛性,又要有针对性,资源要分类整合。要研究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关系:要重点研究教育需求导向,不同时期不同需求,同一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需求。要研究教育供给如何满足教育需求,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作为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中介机构,其职能应该对前要了解教育需求,对后要组织教育供给。
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建设广播电视大学专用的广播电台、卫星电视学习平台、国家远程学习公共服务平台。高端技术设计基础上的超一流的功能特别强大的专用学习平台建设,对于在校生达到300万人的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也关系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现代数字化学习理念能否实现。广州电大的E时代、天津电大的远程教育中心所建设的“终身学习平台”的设计思路以及所能实现的功能就是适用性、通用性、兼容性很好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典范。要加强学习资源建设,广播电视大学要集中全国的专业力量,形成学习资源建设的“国家队”,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优势是我们有一流学习资源建设者的选择权,要选择真正一流的学科专家,教学专家,技术专家,教学设计专家来进行学习资源建设,要选择高素质的队伍、进行高数量的投入、开展高水平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