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位置: 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 发表于:2010-07-11 00:00 点击:

7月5日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高尔夫酒店召开,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克、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慕青、市委高校工委办公室主任冯士广、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处长冯宇军、大连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王处长、教育局高教处王处长、獐子岛镇镇长张春利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大连电大党委书记任维达、校长李献诚、副校长高博、副校长刘西平、8个电大分校校长和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编印了《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践探索与研究》论文集和《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讲话材料》,布置了12块大型展板,播放了8分钟《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片。

李献诚校长主持会议并致辞。李校长首先感谢各委办局给予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支持,李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一年前,大连市副市长朱程清在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授牌时指出:“开展‘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从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生活趋势看,利用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手段建设公共支持服务体系,既是现实需求又是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今天的会议旨在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旨在按照大连全域城市化的新格局落实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要求,与政府各有关部门一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用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科学谋划大连现代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更是大连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各分校要专题调研,长远规划,在远程教育设施和平台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和服务模式建立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积极开展远程教育服务。我们希望市委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一如既往地给以我们指导、支持和帮助。电视大学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系统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大连现代远程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不辜负教育部、中央电大和市委市政府的期望。

刘西平副校长总结了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从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背景与意义、建设成果与运行、建设目标与任务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意义,依托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必然性,提出了依托大连电大建设1个远程教育中心,依托分校建设8个远程教育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及乡镇政府建设1500个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规划体系框架(1+8+1500体系框架)。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目的是使电视大学的教育服务终端由现在的区市县,延伸至乡镇、社区,扩大电视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将电大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延伸到乡镇、社区,扩大电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民生建设工程,是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建设规划和资金投入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电视大学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刘西平副校长总结了大连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甘井子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和獐子岛远程教育学校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归纳了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依托电大、分工合作、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制。提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目标是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数字化、交互式、多媒体、多层级”的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系统。提出了大连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建设功能强大的教育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建设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库;建设高速网络系统;建设标准化远程教育远程学习中心五大任务。提出远程教育服务中心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规划、资源建设、学习中心建设指导四项工作。提出了学习中心要做好需求调研反馈;远程教育活动组织;示范学习中心创建三项工作。

獐子岛镇镇长张春利做经验介绍。他说道,2008年6月大连电大校领导登岛调研,确定了在獐子岛建立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第一个远程教育学习终端。獐子岛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在市委市政府、中央电大和大连电大的支持下,2009 5月竣工。中心建设了5个学习室,配置了145台电脑,专兼职工作人员三名。运行一年来,共累计组织集中学习98次,参与培训人员达到7388人次。学习中心开通以来,在海岛的经济发展、文明创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培养本地人才、提高居民素质的重要阵地,成为助推经济发展、提升文明和谐程度的重要依托。一是为海岛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二是为海岛争创文明、和谐程度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阵地和环境保证。三是有效破解海岛地域偏远,学习条件恶劣的难题。四是推动了海岛教育资源的整合,搭建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学习中心开通一年来,基本实现了周周有开放,月月有组织的全民学习学习模式。通过这一平台的引领和带动,海岛群众 “人人可学习、时时能学习、家家是教室、天天有进步”的目标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感谢市委市政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连广播电视大学为海岛架起了一座连接世界、沟通无限的数字化桥梁,建起了一座遨游世界知识海洋的数字化港口,使我们共享国内七十多所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共享最新、最全的知识文化成果,这必将为我镇打造“学习型、经营型、文明型、守法型、美德型”的新型獐子岛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为我镇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教育”格局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将为加强我镇党员干部培训,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獐子的领军人物起到巨大的支持作用。

大连电大甘井子分校柳广富校长做经验介绍。自2001年教育部确定甘井子区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后,建立了甘井子社区学院。在理念方面,拓宽远程教育服务领域。校区、功能区、社区相互融合,推进新城区建设;学习、工作、生活彼此联动,打造公共性服务体系。在实践方面,完善远程社区教育平台。开展社区教育数字化研究,探索远程教育框架下的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甘井子区委、区政府投入20万,高起点打造信息化学习平台,开通了甘井子区“e学超市”网,将甘井子电大、社区分院、社区学校三者通过网络链接起来,延伸了远程教育的服务触角,扩大了教育空间。深化社区课程开发,推进特色课程建设,整合社区教育专职队伍、社区教育骨干队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做到居民有人组织、工作有人推动、经验有人提升。2007年甘井子电大分校参加了 “2007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并做了题为“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主题演讲。在今后工作设想方面,推进远程教育社区化。提高认识,科学谋划,将信息技术人性化地运用于教育领域,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软硬并举,深化发展,网络便捷化、技术现代化、操作人性化和课程资源多样化,创造百姓的教育需求,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开拓创新,提升品质,形成统一管理、责任清晰、服务合作、市场运作的机制。

中央电大严冰副校长最后讲话。他说道:七个月前(09年12月)我们在这里召开了主题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北方一个海岛的样本意义的《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会议,以社会发展为观照背景,通过大连长海县依托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培养人才、为建设学习型海岛服务的案例,探讨广播电视大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及所体现出的规律,进而探讨远程教育乃至信息化进程在今后社会发展中有可能发挥的功能作用。今天我们再次聚焦电视大学在构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999年教育部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5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批复,中央电大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上午举行了“大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接待中心”揭牌仪式,大连电大在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们要将已经取得的成绩放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国家信息化工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考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电大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针对电大改革与发展问题,他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将电大的改革与发展放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来思考,电大今后的改革方向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搭建全民教育平台。他用“一、二、三、四”系统阐述了电大的改革和发展。“一”就是一体,是电大性质的定位,电大是开放大学;“二”是两翼,是对中国开放大学功能的定位,电大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办学,二是服务;“三”是坚持和强化3个特点,是电大的特色定位,即坚定不移地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适应并服务社会;坚定不移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坚定不移地探索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机制;“四”是指电大的4个非常发展时期(78年—79年;86年—87年;87年—98年;98年—99年),其战略选择影响了相当一段时间电大的发展方向。严冰副校长最后指出,大连电大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要进行新的探索,用更多的智慧、更大的勇气,努力拓展电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李献诚校长最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道,严冰校长的讲话给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必将推动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且为我们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基础,我们会努力工作,开创大连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白云新村绕山路3-1号(116021)
电话:(0411)84327088(校办)  
传真:84315884    
版权所有:大连开放大学  辽ICP备05022351号-2

关注微信号

手机版